一、車禍案件背景與事故經過
地點為市區一閃黃燈路口。當時駕駛行經該路口,為正常速度但未顯著減速;同時一名行人未使用行人穿越道,直接橫越馬路,雙方發生碰撞。
當事人與傷害情形
- 駕駛方:無人受傷,車輛前車燈受損。
- 行人方:肩胛骨骨折、肋骨骨折,需住院與後續復健。
行人提出民事求償,經法院審理後,最終判決賠償為約 8 萬元,主要原因在於法院認為雙方存在過失,但行人負較高比例。
二、事故損害與初步責任判斷
在初步調查中,雙方的違規情形如下表所示:
當事人 |
違規/過失 |
法條 |
行人 |
未走行人穿越道直接橫越 |
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78條、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》第134條 |
駕駛 |
閃黃燈路口未減速慢行 |
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44條 |
法院在分配責任時會依「過失程度」與「可預見性」來衡量。若駕駛可合理預見有行人穿越的風險,卻未採取減速或注意措施,則屬於未盡注意義務,必須承擔部分責任。
三、法律觀點:為何駕駛仍會負責?
1. 注意義務與可預見性
民法上關於過失責任的核心是「注意義務」。法院會審視駕駛在當時情況下是否已採取合理注意措施,例如在閃黃燈、行人集中的區域是否應減速、鳴笛或加強注意。若駕駛在可預見的情況未採取防範,就可能被認定有過失。
2. 閃黃燈的法律效力
閃黃燈在實務中通常被視為「警示」:駕駛必須減速慢行並注意周遭行人與車輛。即使沒有明確停等義務,閃黃燈仍提高駕駛的責任標準。
3. 民事與刑事責任的分別
民事上,負責的一方須支付醫療費、看護費、交通費、減損賠償與精神慰撫金等。刑事方面,若行為構成過失傷害,可能依刑法第 284 條進行偵辦,但實務上法院會考量過失程度、是否積極救助與悔意等因素。

四、車禍處理:蒐證與理賠攻略(律師撇步)
第一時間:現場要做的 8 件事
- 立即報警,確保警方到場製作筆錄與交通事故證明。
- 保留並備份行車記錄器原始影片(不要只存壓縮或截圖)。
- 拍照:全景、車輛位置、路面刹車痕、號誌、行人位置、近距離傷勢照片。
- 蒐集目擊者姓名與聯絡方式,若可請目擊者現場錄音或寫下證詞。
- 確認雙方保險資料(強制險與第三人責任險),並記錄保險公司與保單號碼。
- 若行人需要救護,配合救護人員處理並保留救護紀錄。
- 避免當場道歉或承認過失;就事論事,表達關切並配合警方調查。
- 與保險公司聯繫,並告知會保存所有證據與警方筆錄。
律師級證據處理撇步(勝訴關鍵)
- 行車記錄器角度:錄到人行道與側面車道會成為勝訴關鍵;建議使用雙鏡頭或寬角錄影。
- 保存原始檔:保險公司與法院常要求提供未經處理的原始影片以鑑定真實情況。
- 質疑不實單據:對方若提出高額醫療或看護費,必須要求逐項單據及醫師診斷證明。
- 避免在調解前簽署不利條款:調解或和解時應經律師審閱,避免放棄重要抗辯權利。
五、新手駕駛必知 12 大細節(只有少數人注意到)
- 閃黃燈要減速,不是略過:閃黃燈區域代表潛在危險,務必減速慢行。
- 行車記錄器保留原始檔至少 6 個月:避免系統自動覆寫的重要證據流失。
- 拍照需有參考物:拍攝現場時包含路牌、行道樁等固定參考物以利定錨。
- 千萬別當場道歉:道歉容易被解讀為承認過失,勿輕易口頭道歉。
- 強制險過期要先知會保險公司:特別補償基金可先行理賠,但事後會追償。
- 和解書要註明範圍與放棄權利:簽署前務必細讀或請律師處理。
- 夜間行車注意行人衣著與視線:夜間行人辨識度低,適度減速並提高警戒。
- 收集目擊者聯絡資訊:目擊者證詞常為責任歸屬的決定性證據。
- 醫療單據逐項保留:醫療費、藥費、看護費與交通費皆需單據支持。
- 保留修車單與零件發票:車損證明也會影響協商金額與責任認定。
- 法院文件要注意送達方式:若有疑慮,採親遞或掛號以確保送達證明。
- 情緒管理也很重要:車禍後保持冷靜、避免與對方發生肢體衝突或口角,將有助於法庭或保險評估。

六、Q&A(實務問題解答)
Q1:行人明顯違規,我會被判負責嗎?
A1:不一定。法院會評估雙方的過失程度與可預見性。若駕駛在閃黃燈或人行密集區未減速,即可能被判負部分責任。
Q2:行車記錄器是唯一證據嗎?
A2:不是唯一,但通常是最關鍵的證據之一。若錄影角度不完整,仍需結合警方筆錄、目擊證言與其他影像。
Q3:當場應否簽署和解或付現?
A3:不建議。若金額龐大或證據未完整蒐集,簽署和解前應先諮詢律師。
Q4:強制險過期,受害者還能求償嗎?
A4:受害者可向特別補償基金申請先行理賠,但該基金會在事後向肇事駕駛追償,因此駕駛仍要承擔最終成本。
Q5:對方提出高額醫療請求,如何應對?
A5:要求對方提供逐項醫療單據、診斷證明與工作損失證明。若單據不完整或金額不合理,可由律師向法院提出異議或委託鑑定。
Q6:若我已盡緊急避讓措施,如何證明?
A6:行車記錄器、周邊監視器、目擊者證言與剎車痕跡是證明你已採取避讓措施的主要證據。
七、結語與行動清單
總結來說,行人違規不等於駕駛免責。法院會綜合考量雙方的過失程度與駕駛的注意義務來分配責任。遇到車禍時,最重要的是蒐證完整、保存行車紀錄器原始檔、立即報警並取得警方筆錄,以及在談和解或面對高額請求時先行諮詢律師。
立即可執行的 6 點行動清單:
- 報警並索取警方事故證明。
- 備份行車記錄器原始檔(雲端或外接硬碟)。
- 拍攝現場全景、車損、路況與傷勢。
- 收集目擊者資料並請求證詞。
- 保存所有醫療單據與修車發票。
- 如有重傷或高額請求,立即諮詢交通事故律師。